钢坯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坯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瓶颈是未建成区域市场

发布时间:2020-07-13 16:14:28 阅读: 来源:钢坯厂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是没有构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统一性、区域性的市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下,三地产业转移承接的行动正在加快。

最近,河北从顶层设计、产业对接、城市布局等各方面进行了宏观部署,确定对接京津31项工作和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平台,并明确了功能和产业定位。

但是,本刊记者在北京、河北调研了解到,北京产业尤其制造业转移仍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来自政府、企业和市场定位的束缚,让三地产业重新调整和布局面临诸多障碍。

清华大学规划系主任吴唯佳评价说,京津以往向周边河北县市转移产业力度不够,尤其是北京市,带动就业的主要是高端技术产业,应该下定决心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转移。

同时,河北存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落差。一是河北各地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缺乏全局性的科学谋划,二是河北省自身的产业承接能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是没有构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统一性、区域性的市场。“我们的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迅速集结,我们的生产活动不能对接协作,更不能互补互助。”他说。

在对接中明确自身定位

京津冀概念既出,河北多地闻风而动,纷纷进京,跑部委进企业谈合作,寄望在京津产业外迁中占得先机,引发舆论持续热议,河北省一度召开内部会议,要求各县市不要盲目进京争抢项目,由省里统一协调。

对于这股热潮,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中共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管委会主任丁绣峰以为,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所作为,地方首先应该理清在京津冀产业布局中自身的比较优势。“自己能干什么,或者干什么能够干成、干得比其他地方更好。”他说。

以渤海新区为例,港口优势无疑是吸引外来企业最响亮的招牌。黄骅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是晋陕内蒙等资源富集区陆上运输距离最短的出海口,朔黄、邯黄两条铁路将之与上述资源区紧密相连。

而毗邻港口的大片盐碱滩涂成为渤海新区招揽京津大企业尤其是重工业项目的又一优势,渤海新区目前拥有超过200万亩未利用地,而且价格低于周边城市,被称之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黄金宝地。

丁绣峰给本刊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港口的这种区位优势。中铁装备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一家民营五百强企业,老厂区位于邯郸市,后来在渤海新区建设了新厂区,省去了设在内陆城市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费用,其铁矿石从港口到新厂区的运输成本为每吨6元,比起到邯郸厂区每吨可节省运费110元,仅此一项,该公司每年就能省下约16亿元,成为去年河北省范围内唯一赢利的钢铁企业。

丁绣峰说:“如果说北京、天津是大饭店,我们就是小吃部,大饭店的菜做得可能更讲究,但是,小吃部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就是要把自己的特殊优势充分激发出来。”

同样,北汽集团北京汽车制造厂40万辆整车外迁项目选择落户渤海新区,港口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陶德权对本刊记者说。北汽不仅面向国内,还有国外市场,目前,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渤海新区港口基础对于我们汽车出口,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他说。

丁绣峰以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一个地方要有所成就,不仅要看北京给我们什么,还要看我们能为北京服务什么。”

因此,受访专家以为,河北不仅仅应该把眼睛盯在京津,关注这两地的产业转移,还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和契机,将目光放到京津冀以外的地区,着力将河北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譬如,沧州中捷产业园区,今年就从福建引进一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项目投资超过300亿元。该市发改委主任梁振刚告诉本刊记者,这家企业本来希望进军京津市场,我们获知消息后,经过反复沟通工作,利用和京津的区位交通以及港口等优势说服这一企业选择落户这里。

由此,该企业可以利用黄骅综合大港,从国外进口石材,在沧州建立大型集散地,通过陆路交通运往京津鲁晋等北方市场。“这样既实现和京津的产业互动,又承担桥头堡的功能,减轻了京津压力。”梁振刚说,“我们要利用这样的思路,将那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希望打入京津市场的企业,吸引到我们这里来发展。”

对接与产业升级联动

在吴维佳看来,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不完全是北京怎么开放”的问题,河北省更要主动地迎接挑战。“河北省要从作为首都‘一分子’的身份出发,谋划好产业发展定位。和北京协调也不能仅停留在‘生态’层面,而要从为北京提供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市场供应和物质需求着手,谋划好各地的产业分工合作。”

对此,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书良表示赞同,他为本刊记者分析,把准定位才能在对接京津中有的放矢。“产业承接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什么产业都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他说。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在此理念下,在不少县市忙着跑项目之时,高新区却拒绝了多家主动上门希望进入园区的企业,王书良解释说,对于项目招商,高新区有几个原则:污染类的不要、科技含量较低的免谈、占地面积较大的一般也不考虑。

他说:“现在地方发展关键是上项目,园区没有项目就是个形象工程,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梁振刚进一步阐释说,地方应该利用京津产业转移的机遇,将之与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本地产业的更新换代。

以中国铸造之乡泊头为例,多数企业处在中低端链条,目前,当地正在和北京铸造协会对接。“我们希望以北京的项目、技术带动改造现有项目,把原有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梁振刚说:“产业转型升级光喊不行,你放几家高技术产业,它们主动就会转。”

张贵从宏观上分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下,河北面临着转型提升,转型提升是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的转移。“京津冀一体化是河北发展最大的契机,但是它不能完全靠这个契机,它必须找到自己的主导产业和自己的未来。”他说。

明确自身的需求,还要观察京津产业转移的供给。张贵以为,河北对接京津,要更多关注增量。在他看来,不改变现有的体制,很多存量很难调整。

本刊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除了开发区规划中需要因转型升级向河北调整转移的200余家企业,目前有意愿在北京周边布局的约40家企业,大多都是希望扩大再生产,而并非将现有生产环节转移至河北。

多年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沧州商务局局长唐振兴也对本刊说:“北京去年工业增加值总共不到4000亿元,第二产业不可能全部迁移出来,即使全部放出来,一个县市能分到多少呢?”

因此,招商引资一方面要量体裁衣,另一方面要找准重点。“地方产业承接关注的重点主要有几类:企业确实需要外迁的;总部在北京,在外地有建设生产基地需要的;北京现有企业希望扩展规模,没有空间的;还有就是想进京发展的企业,又比较困难的。”他说。

探索区域一体化

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一个共同的感想是,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止于产业转移和承接,更要在交通、医疗、教育等各方面进行良性的互动,才能实现区域一体化。

已经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的一家大型企业的老工程师现身说法:“我们很多北京职工,医疗保险都是在北京上的,看病必须到北京报销。我每天都要吃药,所以,每个月都要请一天假回北京拿药,化验的时候,我要请两天假。”他说,“京津冀一体化不仅仅是产业方面的承接,还有各个方面的融合。”

他进一步补充说,外迁到河北的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否吸引到人才并留得住,目前,对于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实际比在北京要高,否则很难留住。

受访者表示,要吸引高端人才,必须在教育、医疗等人文环境建设方面下大功夫,实现区域全方面的一体化。“今年我们聘请外籍专家,人家先后考察了四次,不单是自己来考察,太太团们也考察,主要看这里的医疗、教育等配套和生活环境。”上述工程师说,“尤其是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下一代子女成长,还涉及到本地人才的培养。”

张贵也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除了产业、交通等方面的对接外,三地还面临着公共资源功能换位,在疏解过程当中必须把优质的资源向河北落差比较大地进行疏解、辐射和转移。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受访专家和官员建议,下一步京津冀产业转移开局,一是要尽快出台总体方面的规划,明确各地的产业功能分区,避免彼此之间竞相降低招商门槛,恶性竞争。

其二,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统一市场准入门槛,在协同合作中实现平等良性竞争。

其三,探索财税共享合作机制,实现产业转移地和承接地之间合理的分税机制,消除产业转移中的行政障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尚前名)

二连浩特工服制作

福建设计工服

禹城西装订做